这是赵庄遗址古菱齿象头骨下部的石堆(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
记者从第十届亚洲旧石器考古学年会获悉,郑州地区多项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成果,强化了中国—东亚古人类连续演化、现代人主要传承自本土古人群的论述。
“中国—东亚存在有别于西方并且连续发展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体系,表明东亚的主体人群没有中断或被整体替代过。”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荣誉主席、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星做大会主题报告时指出。
位于嵩山东麓的郑州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舞台,也是中国及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演化及旧石器文化发展的关键地区。
“郑州地区四通八达的便捷交通位置、处于过渡地带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为早期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北京大学教授、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会长李伯谦说。
自2001年以来,考古人员先后发掘了织机洞、李家沟、赵庄、老奶奶庙等多个旧石器时代关键遗址。
经过近20年的工作,郑州及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得以确立。
“从距今4万多年到3万年前后石片石器的流行,到距今2万多年石叶及简单细石叶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再到距今万年前后细石器工业成为主导,郑州地区发现的这些材料,已经展现出很清楚的旧石器中、晚期文化发展序列。”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现任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王幼平说。
另一方面,中原地区现代人出现的考古学证据得到揭示。
老奶奶庙等遗址布局结构有意的安排,赵庄遗址远距离搬运紫红色石英砂岩、专门垒砌成石堆基座、再摆放巨大象头等特殊遗迹现象,都是现代人行为出现的重要证据。
此外,李家沟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空白。
“该成果为探讨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定居与农业社会转变这一历史进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王幼平说。
亚洲旧石器考古学年会是亚洲地区重要的旧石器考古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由中、日、韩、俄四国轮流主办。本届年会12月4日至5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100多名来自国内外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讨论,增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新华社记者桂娟、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