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工程硕博士培养交流大会暨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松山湖举行。活动期间举行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单位授牌仪式,包括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内的数十家知名联培单位获授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获颁研究院战略咨询委员会聘书。仪式后,陈东敏带来《科技成果转化胜任力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主题分享。
【资料图】
“显然,从发明走向市场需要大批卓越工程师,因此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东莞获批建设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成为首批4个试点城市之一。”陈东敏表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广东省首批省实验室之一,这里面有近一半的科技队伍正在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验室要做的事情,正是把技术成熟度较低的基础研究,经过研发、开发的过程,对接到市场当中。
在陈东敏看来,在做成果转移、转化的过程中,光靠过往的科学家思维去寻找机理、原理远远不够,更需要具备从知识导向转变为问题导向的能力。“我们更需要有工程思维的人才,要考虑应用化生产的可能性、工艺的可重复性,还有品质、良率、成本等,这些过去在大学做科研时未曾考虑过的问题。”
陈东敏认为,做产品的人还要具备产品思维,理解细分市场、细分客户的需求,并反过来优化定义产品的性能。同时,要考虑如何产生经济效益,要具备商业思维,懂营销、盈利,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以及学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所以卓越工程师能力的转变,单靠一个培养体系很难完成。我们需要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金融家,共同协作完成这个大工程,才有可能把前期探索出来的科研成果转到市场关系当中。掌握创新管理类知识,是成为未来卓越工程师的一个最基本的素质。”
陈东敏表示,一支精干的队伍有效的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既要有工程创新知识,同时还要有工程创新的管理知识,两种知识的交叉汇合,才有可能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能够“挑大梁”的人才。
“中国解决‘卡脖子’的问题,离不开这种有复合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希望在人才培养方面,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能为东莞乃至国家作出重要贡献。”陈东敏说。
【撰文】张莎 陈启亮
【摄影】麦晴怡
【作者】 张莎;陈启亮;麦晴怡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